70岁后吃饭要这样做?“吃饭七分饱”真的错了吗?

弗兰克·萧 2025-05-02 减肥 2 次浏览 0个评论

刘大爷的养生误区

刘大爷退休后热衷网上养生知识,看到吃饭应七分饱的说法后,便严格控制饮食摄入量。即便两餐间饿得头晕眼花,也坚决不多吃。几个月后,他状态不佳,头晕眼花,走路都费劲。去医院检查,血白蛋白水平极低,医生称是他硬生生把自己“饿”成这样的。这让刘大爷十分疑惑,难道吃饭7分饱不对?自己是被网上骗了吗?

“吃饭七分饱”真的科学吗?

网上有种说法,人一生能吃的食物量固定,吃够量就会很快去世,所以少吃能长寿。此前,中国科学院在《细胞》上发表的研究,将小鼠分组实验,发现节食的小鼠更苗条、年轻。但这些多是在动物身上的实验,动物细胞与人类差异大,不能证明人类保持七分饱有同样效果。当然,也有在人身上的实验,像美国国立卫生院的CALERIE项目,表明限制饮食对体重超标的老年人有好处。但普通老人盲目节食可能危害健康。我国膳食指南也指出,吃太少或过度运动都不健康。比如「明尼苏达饥饿实验」中的受试者,就出现了代谢缓慢等诸多问题。

哪些人不适合“吃饭七分饱”

《人民日报》曾解释,七分饱是胃里没觉得饱,但对食物热情下降,进食速度变慢。七分饱有好处,能避免营养过剩、减轻胃肠道负担等。但儿童/青少年、孕妇/哺乳期女性、身体虚弱/营养不良的人、体力劳动者、重病患者这几类人群或许不适合吃七分饱。因为他们分别需要充足营养支持发育、满足母婴生长需求、恢复体力改善健康、维持高强度体力劳动能量需求以及支持身体恢复抵抗疾病。

老年人饮食的5个原则

老年人不要盲目追求七分饱,日常饮食要遵循几个原则。一是不要吃太饱,随着年龄增长,消化和代谢能力减退,要控制饭量,可少量多餐,用小餐具,有饱腹感就停止进食。二是不要吃太快,要细嚼慢咽,减轻脾胃负担,利于营养吸收。三是多吃优质蛋白质,如鱼肉、禽肉等,能提供能量,对保持肌肉力量等很重要。四是少吃盐、油和糖,高盐高糖高油饮食会增加慢性病风险,每日盐分摄入量应控制在5g以内。五是吃动要平衡,控制饮食的同时也要运动,像散步、跑步等都是不错选择,要根据自身情况挑选适合的运动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文化资讯网,本文标题:《70岁后吃饭要这样做?“吃饭七分饱”真的错了吗?》
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3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